星期六, 八月 26, 2006
能让人流泪的是不是好文章?
反正我是不喜欢的。我不懂心理学, 不知道这种好恶标准的心理基础,但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不懂感情的人。
以前写过一个纪念母亲的文章,我觉得写出了感情,论坛上有许多人受感动而涕下,但我并不感到鼓励和慰勉,可能也是我这种标准使然。
我想这并不是矫情。
今天偶然看一位豆油的文章,是评论杨绛先生热卖的书《我们仨》,里面说:“我也步了女主编的后尘。有位老前辈评点说,杨绛的这本新书是她最差的一本,或许指的就是这点吧。在时人看来,让人掉眼泪的书似乎品格有问题。 ”
其中,第一句是说作者也流了眼泪,原文在这里。
他这话符合我的想法,这种说法我也第一次看到,所以记下来。
另外我想,这问题一定没有答案的,只能存疑,但如果在读书多一些的人看来,我揣测应该有很多人同意:好文章最好少让人流眼泪,尤其是散文。
有一句关于类似的事的类似的话:大哀无声。出处不详。
关于《我们仨》,我觉得很值得一读,它是杨先生文章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口气看完的,没有流眼泪,但作者的痛楚和作者家庭的温情,我都在心里。
星期五, 八月 25, 2006
再转一个老罗的
------------------------------------------
■从私心讲,我该抛出怎样的问题,才不让你把我列入无数哈戳戳(重庆话)灭脑壳烂记者之流(恩恩,其实我本来也是无数烂记者当中的一个)?真头疼。……
■ 不用头疼,因为我现在接受采访是为了宣传牛博网,所以会比较配合,你问了傻问题我也不会说什么,只是傻问题我就不回答了。
■通常有硬度的东西都是易裂的,你的七寸在哪里?
■ 你不能问蛇 蛇的七寸在哪里,即使是忠厚耿直的胖蛇也不会告诉你的。能制住我的人,都是自己找到七寸的。
■ 34 岁的男人大多数都还没成熟起来,但是表面看起来你是不同的。三十而立,是指确立了自己真正的价值观,那么你现在知道自己要坚守的是什么了吗?
■ 我觉得很多 34 岁的男人都比我成熟多了。说到确立价值观,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确立了,我信奉和坚守的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比如自由、民主、公正、法制等等,没什么新鲜的。
■没有语录、没有段子没有爆笑的罗永浩是什么样的。
■ 很严肃,但是也不太装逼。
■能否讲讲这段时间的事。离开新东方,到某小学应聘未果(有这事?)……详细的讲,当有无数人安静地坐在你面前,他们爱你、视你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元素,你把你的故事说给大家听……然后开牛博……开牛博是为了啥?
■ 没去应聘,除非影响到养活老婆孩子,要不然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虽然我仍然喜欢教书。开牛博是为了 1. 做一件我认为有意义的事, 2. 恶心恶心新浪博客, 3. 揭露新东方的真实嘴脸, 4. 试试看能不能靠这个糊口。
■最近的一次哭泣是在什么时候?
■ 没多久,看电影的时候哭的。
■最近一次感觉到那种很单纯的快乐是在什么时候?
■ 最近一次的性生活,总是很单纯的快乐。
■喜欢现在的生活现在的状态和现在的自己吗?有没有对自己怀疑的时候?
■ 挺喜欢。偶尔会有,但通常事实会证明我怀疑错了。
■想到什么会让你心柔软下来,比如,孩子,老婆?
■ 对,老婆。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孩,善良的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脑子不好但是受到正确的批评的时候不顶嘴的人,美女,一身贱骨头的小狗等等。
■现在,除了牛博,还有什么让你愿意去花很多精力去做的事情?
■ 很多,我那倒霉的动画工作室,拍电影,一切不用违背原则就能赚大钱的事情。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影响他人”吗?
■ 当然不“都”是。
■如果可让你选择,你希望活到哪个年代、你希望自己的身份是什么?皇帝,将军,布道者?
■ 活在一个自由、民主、公正、宽容的年代。希望的身份是默默无闻的亿万富翁。
■你的一天大概会怎么做分配?分配给电影、网络、音乐、书籍、熟人、陌生人、生活琐事的时间比是咋样的?
■ 这段时间电影基本不看了,书也没时间看。整天看博客文章,然后编辑牛博网。看一二百个才推荐十来个,就这样还有人觉得推荐文章有水分。一个人做编辑确实感到时间不够用。
■起来后通常干嘛?和老婆亲吗?有小孩吗?通常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开始有骂人的欲望?
■ 小便。亲。没有。打开电脑的时候。
■忍不住八卦(两眼放光),说说你爱过的人,女孩以及女人……
■ 不说了,不好意思。
■对这个世界,你是否在扮演一个救赎者的角色?
■ 不敢,我也就是基本做到了有所不为,正在朝有所必为的方向努力。
■有没有感觉特别无力的时候?
■ 当然有,不过我的情绪可以调整得很快,又好又快。
■一个胖子的快乐是啥?一个胖子的苦恼是啥?……
■ 我有很多快乐,但是没有胖子的快乐。胖子的苦恼是胖。
■你觉得比你小的孩子,他们最缺的是什么,硬的骨头,还是别的什么?
■ 计 划生育后出生的孩子,好像通常缺乏懂得忍让,懂得分享这样的品质,不过这不怪他们,谁让他们成长的时候没有兄弟姐妹呢?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的上几代人, 猛生乱生比着生孩子,突然有一天说,哎呀,不能再这么生下去了,然后就勒令他们不许有兄弟姐妹。等这些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孤零零地,同时也是被娇惯地长大 了之后,又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么自私?为什么不懂得关心别人?这不太孙子了吗?
■“傻逼愤青”只是一种说法,还是你对自己真正的定义?这世界真的让你如此愤怒?
■ 我 被一些傻逼逼的受不了了,就写文章批评他们的傻逼。我觉得因为大家本来就是观念对立的非同路人,所以互相觉得对方傻逼是很正常也很自然的事情。结果我的读 者中的很多傻逼问我,你凭什么说人家是傻逼?!别人这么说你你会怎么想?!为了让他们知道我怎么想,我就自称傻逼了。至于愤怒,这个世界并不是哪儿都让我 愤怒,只是有些国家让我愤怒。
■电话里你的语气很淡漠,和任何人说话你都如此吗?你的朋友多吗,那些看起来似乎是你朋友的人,是否对你来说只是“熟人”或者“伙伴”而已。
■ 你 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刚好有事,并不是刻意冷淡。当然,我一般对记者的来电都很矜持,显得不是那么极度热情如火。通常我是一个还算友好的人。我的朋友本来不 多,自从认识了王小山这个交际花之后,我的朋友突然多起来了,而且很多都是好朋友。在这里顺便鸣谢自由主义的大交际花王小山。
看了一堆博客
论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
moogee  2006-8-20 20:42:11
论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作者不详
1,安阳师范学院是我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立大学,哈佛大学是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私立大学。两种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安阳师范学院地位必然高于哈佛大学,这是谁也无法抹杀的。
2, 学校的历史决定了安阳师范学院领先于哈佛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皇家学校,经过数千年的风雨,安阳师范学院取得了目前的成就。而哈 佛大学前身是1636年创办的波士顿“剑桥学院”,1780年才改名哈佛大学,与美国的历史一样简短而且可笑,这一点上,哈佛大学永远无法赶上安阳师范学 院。
3,学校的占地规模决定了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分三个校区,主校区黄河大道校区占地1305亩,预留700亩,文 明大道校区是人文管理学院,占地300亩,。中华路校区担负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任务,占地近百亩,总计占地2400亩,而哈佛大学总共占地才500英亩, 小得可怜。
4,学生人数上哈佛大学再次告负。目前,安阳师范学院学生人数已经达到1.6万,而哈佛大学才1.3万,相比安阳师范学院少了3000人。为什么会少了3000人?不正是说明世界人民心目中喜欢安阳师范学院的人多于喜欢哈佛大学的人吗?
5, 研究机构数量的差异决定了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哈佛设有以下学院:文理学院,商学院,设计学院,神学院,政府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牙医 学院,公共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女子学院)和大学扩展部。哈佛商学院,法学院,政府学院。再来看看安阳师范学院的研究机构和系所:汉语言文学系、政治学 与法学系、历史学与社会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音乐学系、美术学系、教育科学系、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物理学系、电气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系、体育科学 系、地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工商管理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人文管理学院、五年制基 础教育中心等23个系(院)、中心,其中人文管理学院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共设52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 专业34个,涵盖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学院设有殷商文化研究所、美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艺术教 育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光电研究所、化学信息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光电变色材料研究所、中国政党与政治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私营企业研究所、董作 宾甲骨学研究中心、工艺美术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逻辑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所、刑事法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20个研究机 构。请问,如果不是实力雄厚,安阳师范学院敢设立这么多研究机构吗?
6,两个学校不同的校训预示了两个学校未来的命运。安阳师范学院的校 训是“勤奋创新、为人师表”,读起来琅琅上口,一种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优越感,而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哈哈,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种同性恋的感觉啊?而且还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综合以上,我可以自豪地说——选择安阳师范学院无怨无悔,因为它 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我们承认哈佛大学在世界上名气大于安阳师范学院,但这是由于美帝国主义的媒体掌握着话语权,有意压制安阳师范学院的结果,我们 相信通过全体校友在网络上的宣传,我们一定可以让世界人民认识并喜欢安阳师范学院。
热炒季羡林
季老的文章本来还挺爱看,我有一本《牛棚杂忆》,98年四月,中央党校出版社第一版。初次看他的文章,觉得还不错。到后来,等他热起来,又买了《留德十年》,或许我偏爱有历史感和文化感的游记,而他这本书正有这个特征,尤其是叙述德国的人情世态,觉得很新鲜,文字也清通厚朴,因此很喜欢,这样,前一阵子就又买了两本,再看,也就觉得不过如此了,没多少新东西出来,或者这也比较符合他作为东方学学者的身份,他并不是文坛中人。
但是今年以来每次去书店,看到满目的季老的选集、文集、全集,就想,现在的出版界真能炒,季老或许真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了,也不管。这和热炒钱钟书、陈寅恪又有所不同,钱、陈根本不喜欢被炒,也被炒了,今年辞世的张中行老,据我知道是愿意被炒的,因为他并不反对钱,而季老呢,难道真的喜欢被人炒焦?
于是又想,出版界真缺乏想象力,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可炒的人多了,为啥就把这几个老头子炒来炒去呢?或许出版界又要喊冤:我们的读者就喜欢这样,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