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八月 19, 2006

一次


豆瓣儿里有人推荐,看了一下封面,不错,而且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

应该买来看看

ZT老罗离李敖有多远?

这文章写得好,必须转过来

作者:东北风转西南风 @ 2006-8-18 8:35:26

老罗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李敖是我年轻时候的偶像,我永远感激在我成长的时候,他的书在自由主义方面给我的启蒙。但是他最近十多年的表 现让我感到很恶心,虽然我很不想这么说,我会永远肯定他早年的贡献,也坚决批判他这些年的恶劣表现。猜测老罗所说李敖最近十多年的恶劣表现指的是李敖对中 共的‘示好’和在娱乐节目里的表现吧?前者我更愿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李敖已经年过70,自知时日无多,他也多次表达过这种意思,在他母亲还在世的时候, 他觉得跟死之间还有一道槛儿,如今他母亲已经去世了,他觉得自己也随时可能离去。李敖不是平凡鼠辈,为了在有生之年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同凤凰卫视合作向 祖国发声,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在很多问题上至少给大陆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至于后者也无可厚非,只要手段合法,就象老罗从不掩饰他对金钱的热爱一 样,李敖也是一样,并坚信“有钱可以使你更有力量”,但不得不承认,后者使李敖在台湾被娱乐化和边缘化了。

不做大而化之的比较,还是具体到几个方面吧:

1勇敢 老罗自称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但看老罗剽悍的对象主要也就是他所说的“傻逼”群体,李敖的勇敢是实打实的,他指向的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国民党蒋介石。

2 在相同年龄所取得的成就 老罗72年出生,现年34岁,前期经历也算丰富(倒腾假药电脑配件做传销讲师等),但没干什么对人民有益的事儿,真正做点实事是在到新东方以后老罗语录的 流行,猜测老罗也担心被娱乐化了,他可是一向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不满足于做一个单口相声演员,所以才会在他的博客首页上说明:没有语录没有段子没有爆笑你 才搞笑呢。李敖因生计倒卖过旧电器做过工程想卖过牛肉面,34岁前已掀起中西文化大论战,在文星发表大量文章,书连续被禁。

3对待朋友的态度 李敖从骨子里是不相信朋友的,老罗暂时还信。

4 选择的对手 从选择的对手可以看出自己的斤两。李敖的对手是重量级的,曾是共产党的对手,不过国民党到了台湾感觉有点象现在的流氓软件,如果你不流氓了,也就没有原来 那么牛逼了。从老罗选择的对手看,起点有点低,一个是喜欢用一惊一咋黑体字大标题媒体的记者,一个是老罗所说的‘民办学校’的教师,大概老罗想先感受下 ‘修理’的乐趣吧,顺便也壮壮胆。

5骂人的方式 老罗骂人惯用‘傻逼’一词,并声称只能骂某某做事‘傻逼’,不能骂某某‘傻逼’,老罗对‘傻逼’一词的偏爱近乎宗教般的情感,目之所及,尽是‘傻逼’。李 敖的惯用做法是不但要骂一个人是王八蛋,还要拿出资料来证明他是王八蛋,所用的骂人词汇包括‘王八蛋’‘老贼’‘妖僧’‘丑八怪’等等,不同对象区别对 待。

6毅力 老罗在减肥时表现出一点毅力,但不能坚持经常。李敖能够抵挡得住食物的诱惑,不嗜烟酒,不吃晚餐,一辈子体重没有超过70公斤。老罗在上山做题时的劲头和李敖数月不下楼有得一拼,只是老罗一生大概只有那么一次,李敖几乎把它当作常态了。

没做女人方面的比较,以示对女性的尊重,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更是李敖的强项。

如 果说三表离八荣还有八尺,那么老罗离李敖显然还在一丈开外。努力吧!想起一个笑话,一男子将自己埋在沙土里,过来一女的小便,男子有了反应,小D破土而 出,女子大为惊讶:‘介东西你妈也有野生的?’老罗就是那野生的JJ,大陆这块土地不容易长出来,我们得珍惜,别等老罗不勃了,我们再发出‘人类失去老罗 中国将会怎样’的呐喊,无义了。

星期五, 八月 18, 2006

读绥青的《为书籍的一生》


他说的是一百来年前的俄国,但简直怀疑书里面描述的一切就是目前的写实。

而事实上,我觉得,100年前的情形似乎又胜过了我们当下,我在想,看过这本书的人,有多少人要掩卷太息阿!

绥青的一生,是与书籍、与出版息息相关的一生,但他的努力终于有所报偿,他的事业扩大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有益影响产生作用了,这是他的应该满足的一面。而另一面,由于我没有看到他的传记,不知道俄国变红后他的所思所想和他的处境,但是想来他不会很高兴吧,即使起初兴奋,而这种兴奋能持续多久?了解一点我国知识分子们在大变局之际情况的人应该不难给出答案的。

随即google了一下绥青,第一条是余杰看这本书的感想,但是网页打不开,下面的网页干脆都打不开了,看来google和我天朝道德总局的关系还是有问题。

然后是百度,还好,余杰的那篇文章有,余杰的文章我不喜欢看,但还是把最后一段节录下来:

绥青不断遭遇失败,又不断前进,他在幸福与痛苦的两极备受煎熬。正如台湾作家陈映真所说:“从中外古今的文学史来看,向来没有一个或一派作家,可以借着政 治的权威,毁灭、监禁别个或别一派的作家及他们的作品,而得以肯定或提高自己在文学上的地位;从来没有一种有价值的文学,可以因杀害或监禁了那个文学的作 者,禁止那个文学作品,而铲除他在文学上的价值的。毁灭一个作家、监禁一个作家或用行政命令禁止一本文学作品,都非常容易,但这毁、这监、这禁,为一个民 族所带来的在心灵上和元气上的折伤,却要以长远的时间中民族心灵的荒芜和枯滞,做为不易补偿的代价。”每当统治者们禁毁一本书籍和杀害一名大师的时候,无 异于端着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今天,没有几个沙皇的名字能被后人记住,而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阿赫玛托娃等诗人和作家的名字,却被世界各国 的读者们充满敬意地代代相传。当然,还有在幕后为他们作嫁衣裳的绥青。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欣慰的事实:在与愚昧的斗争中,智慧总是最后的胜利者。


面目可憎阿

我从来写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如果过一段时间回头翻阅自己的文字,但觉面目可憎,有时候简直看得毛发倒竖,我此刻才真正明白“汗颜”这个词的用法。

好在自己的文章一般来说都是自言自语,不至于丢人丢到外边去,也就罢了。但想想还是有问题,总不能出去话也不说吧,但以自己这样的思想,出去说个话不也是丢人吗?

那就尽量话也少说吧,不是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吗。

旧书

买旧书很合算,只要找对了地方。

前几个月去万圣总店的时候,到他楼下一个叫做“豆瓣书店”的地方逛了一下,竟也发现不少好书,比如,中华书局版的《汉书》,基本全新,价只有六折。《三国志选注》,四折。郑天挺选编的《后汉书选》,四折。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版的《古代汉语》四册,原价74元,四折,还有不少,大部分是四折五折,非常划算。

他的网址叫沉香书屋:http://www.802books.com/

网上比较有名的淘旧书的地方是孔夫子旧书网,书很全,而且有很多都是早年的版本,但我现在还没有在上面购过书,也是因为我的读书仍处在启蒙或者扫盲阶段,珍品虽琳琅满目,却又不知何去何从,或许以后会去买吧。

书话和出版社

黄裳的书话十分耐看,他又在文中提到了近现代书话的奠基人唐弢,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查找,有《唐弢书话》 、《晦庵书话》等著作,择日买来一观。
另外知道陈垣有《通鉴胡注表微》一书,也当购入。

今年买书多,对出版社的特点也有些微的了解,书架上,古籍当中,一般是首推中华书局版的图书。
其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质量上乘,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德刚作品集》以及一套四本的“影响过一代人的书”系列,无论内容和装帧,都令人不忍释手。
另外一个以前没有接触,但最近印象深刻的出版社是山东画报出版社,书架上有《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等几本,书的质量也是秀外慧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由于历史原因,出版质量在目前的诸多出版社中,仍可称上乘,总之,买人民社的书,基本不用担心。
还有几个出版社,比如三联、上海三联、作家、商务等等,也大抵可以信赖。
此外,目前的许多其它出版社的图书,在购买的时候就要小心,有时候看选题、外表似乎还不错,而一旦买回家中仔细翻阅,却连呼上当,那时候就晚了,尤其是古籍和外文译本,如果通过不负责任的出版社,简直害人不浅。

星期二, 八月 15, 2006

农村和城市


以往回农村,最多住三五天,从二十多岁到现在,有十几年没有真正在农村生活过了。

农村里最明显的是安静,其次是社会舆论的强大。

由于大家都认识,圈子又很小,所以所谓的隐私权在农村是基本谈不上。 这一点,在城市里居住习惯了以后多少会不适应。

家里的院子由于修建得早,因此占地大,几乎有两亩。北面一排外砌石头的窑洞有五间,东面是后来修的砖瓦房。西南是厕所。然后就是围墙了。

我和渊渊住在窑洞里,因为凉快。头天晚上一觉醒来,抬头看去,窗帘拉得不太严,穿过院子里的树丛和庄稼,清楚的看到对面的南山,不禁想到陶渊明的句子:悠然见南山。

窑洞外的阳台,从我的记忆中,已经改造过三次,最近的一次是几年前,由原来的水泥地改成耐火砖,还加了女儿墙。

阳台下面是院子,在夏天,院子里除了几株果树,其余的空地全部种上了庄稼、蔬菜,有玉米、扁豆、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韭菜、小葱。扁豆和黄瓜是夏天的主要蔬菜,每顿做饭前,去院子里摘两把扁豆,洗洗,放在粥里,或者做面条、烩菜,虽不是名贵的菜,但新鲜,因此吃起来也有味道。玉米不是作为粮食,其实也是蔬菜,我们走的几天,玉米已经灌浆,能煮来吃了。

院子里掩映在树丛和庄稼当中的有三条砖铺的甬道,每天下午,太阳落到山后,渊渊如果兴致好,能跑上十几圈。

有这么多树和蔬菜庄稼,蚊子少不了,天一黑下来,一种细小的蚊子就往身上叮,叮得包又大又痒,但是屋子里没有。一个原因是屋子里温度低,另外加了纱窗,蚊子进不来。

让时间去跑

世界上最愚蠢的话,莫过于“和时间赛跑”这句。与个体的人相比,时间本来无头无尾,即使与人类的历史相比,时间的有头有尾也略近于无头无尾,作为个体的人或者总体的人类,与时间的比赛如何个跑法?因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面曰:让时间去跑吧!

星期一, 八月 14, 2006

带孩子回老家



从93年毕业到现在,13年了,第一次在家乡过了半个夏天。

家乡的夏天很凉快,也很安静。

孩子才两岁,但是在乡村里生活很适应,没有生病,体重还增加了,每天跑得多,所以也结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