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十二月 25, 2006

家庭作业

好吧,既然看到一个美国人对家庭作业的看法,我也来说说。http://reading.cersp.com/essay/literae/200612/3045.html

从小不写家庭作业,这是我的记忆。当然有过例外,在小学二年级遇到一个特别严厉的女教师,这也是我印象中最差的女教师,她不容许不写,于是我就写,但是用了父亲的复写纸,因为她像当时大多数别的老师一样,要求抄写课文或者生字若干遍,我的经验是这种作业教师基本不检查,于是复写,至于一旦被发现面临的惩罚,我没有想过。后来可能是因为作也没有写,果然被惩罚了一次,她用一个手指捅到我的眼睛,于是我哭了,其实眼泪是被捅出来的。好在这种被惩罚的情形不多见,原因一个是学习成绩过得去,另一个就是父亲大小是个官。

不写作业的习惯一直持续到高中和大学。其实平心而论有些作业写写也有点好处,但是教师布置作业那种例行公事的态度使我觉得不想写作业。

从效果上来看,念书十几年,我见了一批批听话写作业的孩子倒在了应试教育的门外,也看到了一批批天赋很好的孩子倒在了应试教育的门外。

我自己爱看书,所谓闲书。我通过这些闲书,缓慢的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培养了思考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能力,所以我说,我的学习能力如果还残存了一点,那是因为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在抵抗教育体制和考试机制。

大部分孩子都不爱写家庭作业,但是,大部分孩子都能自主阅读。学校的做法是:强制学生写家庭作业,但扼杀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结论是,家庭作业根本没必要,学校的责任是创造好的教学环境,教师的责任是不扼杀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我甚至都不指望他们能引导学生,因为他们的引导用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时候都是错的。

星期日, 十二月 17, 2006

人生的高楼

大部分人的人生就像是建高楼。

要楼建得高,必把已建成的楼层踩在脚下。过于留恋先前建成的风景,必然影响将来的高度。

人生也是这样,必然先否定此前的成绩,才能有新的的成绩,也才能有创举。过于肯定成绩,则必影响人生之高度。

星期二, 十二月 12, 2006

伶人往事

章诒和这本书,基本上是在火车上看的,文笔仍然是优美,却不如《往事并不如烟》畅快,总之也是值得一看。
副题是“写给不看戏的人们”,不过我怀疑,爱看戏的人们看这本书的感受更深。

进城

一直奇怪小时候那么喜欢进城
虽然普遍意义上说,农村的小孩子喜欢进城不算新鲜
可是在做了诸多比较之后还是觉得自己更突出
现在明白了,是因为我有更强烈的好奇心
也更执著
现在则是喜欢下乡

爱情是什么?

爱情就是---
穿着不挡风的夹克
从软卧车厢走入清晨的寒风
在人流熙攘的出站口
看到一袭绿色

绿色之上一张
风吹红了的脸
还有
坏掉拉链的夹克下面的
加速跳动的心

星期四, 十一月 30, 2006

战胜自我

这句话最常被人拿来作为励志语言,不过在我看来,经常说这句话的人不是毛头小子就是无知。无知者无畏。

一般来说,不是要战胜自我,自我是客体,主体是自身的欲念。

人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只能先顺从,再求解决之道。

星期五, 十一月 24, 2006

身在其中

说实在的,洪晃关于感情的那些观点,我绝大部分和她有一致的意见,我也觉得,她的意见,有相当大程度上的参考价值。

但是有一点,就是当你处在感情当中,你绝不可能以她的意见作为指导来做事情。处在感情当中,会让人变得更远离理智。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又名: 肖申克的救赎 / 刺激1995 / 月黑高飞

导演: Frank Darabont (弗兰克·达拉伯恩特)
主演: Tim Robbins (蒂姆·罗宾斯) / Morgan Freeman (摩根·弗里曼)
上映年度: 1994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imdb链接: tt0111161


关于这部看过几遍的电影,没有别的想法了,留在这里做个记号。唯一要强调的是,镶入我的记忆中永难磨灭的记忆是当Andy在播音室放出了《费加罗的婚礼》那一段。我也认为,那是这部影片的高潮所在以及点睛之笔。

The Green Mile


又名: 绿色奇迹 / 绿里奇迹 / 绿里 / 绿地

导演: 弗兰克 达拉伯恩特 (Frank Darabont)
主演: Tom Hanks
上映年度: 1999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imdb链接: tt0120689


昨天看了贺卫方老师的废除死刑文章,晚上就看到了这部电影,这种巧合让我觉得有点诡异,无论如何,昨天的这个经历让我对死刑有更深的印象和更多的思考。

关于这部电影不说什么了,Frank Darabont导演前一部
片子就让我终身难忘,这一部几乎也是,之所以是大导演,就是他片中所塑造的人物无论大小、无论戏份多少,都生动无暇。

豆瓣的评论相当多,而由此想到死刑存废的,是以前添加的一个友邻,目前在读法律学位的一位朋友。

星期四, 十一月 23, 2006

死刑

死刑的争论也听说,但是没有深入一点探究,也就不太可能有自己比较清晰的看法。从直觉来说,觉得死刑可以废除,而仍然没有废除是由于惯性以及整体文明程度的限制,我倒是并不激烈的反对废除,也不觉得用这种手段便对社会有何好处,他只是在公共领域中延续了人的报复心理而已,这是从形而上的角度说的,至于实践以及更为严谨的角度,则没有想过。

因此,看了贺卫方教授这个演讲稿,触动很大。我支持贺卫方教授的观点。我也知道,在中国,废除死刑就如同建立民主一样,不可预期。

链接:贺教授的演讲文章

忧郁

我不忧,我只有点忧郁

语出沙叶新:http://blog.sina.com.cn/u/48866320010006s3Publish

找踹



呵呵,男人为啥不能撒娇呢

正统教育

教育就应该是教育,不应该有正统和非正统的区别,但是在我们这里就偏偏有,这极大的影响个人,也极大的影响社会。

正统教育就是制式教育,这种教育最大限度的破坏人类的多样性的美好,最大限度的制造思想类同的个体,也就是无思想的个体,这就是我对正统教育的总结。

看这个帖子:http://paowang.com/cgi-bin/forum/viewpost.cgi?which=paowang&id=639190

当然,只看帖子不了解对话当中的“我”,可能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也能嗅出一点气息。

情色电影



看过而比较记忆深刻的情色片有:
《晚娘》《洛丽塔》《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情人》,还有就是现在市面上能找到的韩国金基德的,意大利丁度的,以及其他几部没有记住导演的片子。

总体来说,情色片给我的印象是灰暗的,虽然不少情色片重点在揭示人性,但对于我的作用却是道德说教,从这点来说,和《金瓶梅》《肉蒲团》作用差不多,但是,前面提到的那几部,却有明显的挑动情欲的作用,尤其是晚娘,钟丽缇的表演,不色而色,看过的人,不管是男人和女人,我想都会有近似的感觉。
导演: 朗斯 尼美毕达 (Nonzee Nimibutr)
上映年度: 2001
官方网站: http://www.jandarathe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泰国

我说的《洛丽塔》其实是第二部,此前Stanley Kubrick拍的那一部风格很不一样。

又名: 一树梨花压海棠 / 洛丽塔

导演: 阿德里安 莱恩 (Adrian Lyne)
主演: Jeremy Irons / Melanie Griffith / Frank Langella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美国
上映年度: 1997

乱世冤家


法国71年的片子,男主角是我所知道的让保罗.贝尔蒙多

喜剧片,当然是以喜剧元素讲故事,但片子里能够以幽默的笔调反映当时的法国大革命背景,导演通过戏剧元素揭示的当时社会中革命党人、群众、反抗的贵族和王室有充分的历史感,这与我们在自己一厢情愿的教材里灌输的法国大革命有极大的区别。当然,整部片子可看性也很强,演员的导演尤其出色,尤其是涉及到爱情的部分,导演用调笑的黑色幽默的方式所表达出来的对爱情的看法,妙极!


Mariés de l'an II, Les

又名: 乱世冤家 导演: Jean-Paul Rappeneau
主演: 贝尔蒙多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年度: 1971
语言: 法语
imdb链接: tt0067397


星期三, 十一月 22, 2006

无人地带


从电影的角度也说不出什么来,只是觉得作为反战的片子,让人深思。我们这里有反战的片子吗?我们的战争片,让人鼓舞,有多少少年人为没机会参加战争遗憾啊!

片后有花絮,记者会和首映式。导演不算老,他自己参与了波黑战争,对战争有直接的体验,而在电影里,他并不着墨描写战争,而写与此有关的几个人,人数不多,角度却不少,涉及到不少的话题,重点还是人,不是战争。

导演: Danis Tanovic
主演: 布兰科-德加力奇(Branko Djuric) / 雷尼-彼得拉亚奇(Rene Bitorajac) / 菲利普-索瓦戈维奇(Filip Sovagovic)

示众的勇气

经常有人把自己拉出来示众,方舟子就是一个。

他有足够的自信,也足够能坚持,但是,既然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就不可避免被臧否。

看看最近的这个:http://www.hecaitou.com/?p=1039

这就像《围城》当中说的,猴子一爬到杆上,就被众人看出了他的红屁股。

因此,既然有勇气爬到杆上,也就不要怕人家说是猴子,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表明没有爬上去的就绝不是猴子。

网上的阅读和引用

在网上阅读文章,往往流于肤浅,这与媒介的关系很大,你一屏屏翻着看,感觉总和一书在手不一,因此,看过就看过了,能仔细咂摸的估计少,网络是便于查找的,却不便于深思。

但是在网上引用文字却有极大的方便性,以前的人做学问,引用的文字,大概要找到第一手资料,一笔笔抄写下来,抄的过程却也在思考和消化,在网上,则无论多长多深的文字,Ctrl+C&Ctrl+V即可,这样下来,使人容易懒惰,垃圾越来越多。

有鉴于此,我想,我以后的摘引,愈见愈好,如果看多的文章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最好少引用,即便自己写,也以少为妙,做不到言简意赅也应该尽量少说废话。

能上来了



希望不要再出问题。 Publish

不能上来的这一段时间,暂时的栖身地:http://hi.baidu.com/zajrc

两个地方,都是自己轨迹的一部分,只是不知道有什么方法能挪过来。

以后如果这里又出问题,还可以去那边,当作旅店吧

星期四, 十一月 02, 2006

再写个书单吧


[图书] 1 ¥18.90元
[图书]
预计调拨时间4-5天
1 ¥24.20元
[图书]
预计调拨时间4-5天
1 ¥198.90元
[图书]
预计调拨时间4-5天
1 ¥12.30元
[图书]
预计调拨时间4-5天

这是来合肥后给卓越下的第一个订单,10月31日。按理应该在明天到货。

由此,又想到了矛盾

矛和盾对立,而又统一,通过观察,小孩子都能知道这个道理。

难的是如何处理。

《道德经》通篇真理,也通篇矛盾,每一片段都自圆其说,而总体上又感觉矛盾,世界是矛盾着的,而世俗的人,一辈子都在矛盾当中回避或者处理矛盾,这构成了人生的矛盾,可是,谁能跳出呢?

中国人少讲理,多讲事,最多也就是记言论。西方人反过来。这是从表面上看出的不同。

所以,在中国,笔记体大行其道,《世说新语》也能成为经典。西方人做的,是努力寻求系统和总体上的自圆其说。因此爱因斯坦要寻求统一场,他不能接受上帝掷骰子这样的假设事实。

我迷惑的是,《圣经》也是记言记事阿,就是一段段的故事和言论,这又何解?

情欲

大体来说,情欲的强烈程度与它的易实现程度成反比。这是婚姻与爱情的悖论,因为,一般来说,爱情能导致婚姻,而婚姻经常埋葬爱情。

禁欲时代的爱情更加耐人寻味,纵欲的社会爱情稀疏难觅。

欲望永远与禁忌联系在一起,靠近禁忌的地方,欲望蓬勃生长。

男人多数情况下能把情与欲区别对待,女人则绝少如此,如此的错位,造就了人间一幕幕精彩的悲喜剧。

昨天和园园通电话


电话里,他慢慢的伤感起来,后来的结果就是不放下电话。在他说过拜拜之后,我放了电话,后来我知道放下电话之后他大哭。
这么小的孩子,他的情感已经基本健全了。
想孩子。

星期三, 十一月 01, 2006

又出问题了

刚发完,又看不了了。

终于能上来了



大概一周吧,看来这个Blogger真的是测试版。

一个人的好处就是安静,结果呢,在这种安静的状态下,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就看出了小说的味道,顾铮的一小本《世界摄影史》两个小时也翻完了。纠正一个前边的错,这本书下卷是马元德译,上卷是李约瑟、何兆武。上卷还未看,但是马译看着挺通,这里 有关于他的一个介绍,马上上班了,抽空再去看。

前面提到过的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翻来翻去,看完了,页眉页脚乱画了不少,就这本书的感觉:叔本华真是个执著可爱的老头儿(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老头了),他一本正经的讲许多人生的小道理,让我能想起起几年看过的张中行这样的中国老头儿。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昨天订单里写了,家里书架上应该还有他的三本,除《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稍微干涩一点,另外两本应该很通俗易懂。以后再看吧,估计讲的道理和这一本差不多。

星期六, 十月 28, 2006

测试

这两天blogger一直有问题,不能进入主叶面,测试一下能不能发帖。

奇怪,能发帖,但是不能浏览。怀疑是被屏蔽。

星期二, 十月 24, 2006

煞有介事

http://www.bullog.cn/blogs/laoluo/archives/18777.aspx

理想主义者们真傻,煞有介事地装作没看见不就行了吗?

而且,装到后来,就可能煞有介事地看不见了。

错觉

人所据以前行的希望,却大率错觉,抑或幻觉。

为达目的的激烈行动之后,会更迷茫。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前提应该是勤于思。

有关鲁迅的一点评论

鲁迅的学生和朋友孙伏园说:“鲁迅先生待人处世,第一步总是厚重宽大,万一因为厚重宽大而上了当,别人对他太不厚重宽大时,他的还击的力量往往是很可观的。”

许广平1926年11月16日致信鲁迅:“你的弊病,就是对一些人太过深恶痛绝,简直不愿同在一地呼吸,而对一些人则期望太殷,于是不惜赴汤蹈火,一旦人家不以此种为殊遇而淡漠处之,或以寻常人者对你,则你感觉天鹅绒了。这原因,是由于你的感觉太锐敏太热情,其实世界上你所深恶痛绝的和期望太殷的,走到十字街头,还不是一样吗,而你把十字街头的牛鬼蛇神硬搬到‘象牙之塔’‘艺术之宫’,这不能不说是小说家,取材失策,如果明了凡有小说材料,都是空中楼阁,自然心平气和了。”

星期日, 十月 22, 2006

书单

很久不写书单了,是因为前一阵子价格战当中购书太多。
真正的逛书店,还是去万圣的感觉好一些。
昨天又去了万圣,收获如下:
1、配齐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何兆武译。本来已经有了下卷,而且就西方哲学史来说,能较为仔细阅读的,估计也是下卷所涉的近现代西方哲学,但由于此书由何兆武译,不配齐总觉得遗憾。
2、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
3、《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上卷)》,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好的教材了,印刷也甚精美,但由于价格昂贵,主要讲后期制作的下卷就没有买。2005年新版,90元。
4、社科院出版社的《约翰逊传》,这本书以及传主、作者,以前均闻所未闻。而从前几天在贺卫方博客得知这本书到豆瓣查找以及在书店找到的感觉,真是好书。这书目前在国内有三个译本。
5、辽宁教育出版社的《走近爱因斯坦》,是商务79年《爱因斯坦文集》的精简本,并配了插图。这书应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79年版当中的删节部分应该补齐了。插一句话,我国在引进西方书籍时习惯使用的批判观点以及删乃至改的做法,是对原作的粗暴强奸。
6、苏珊.桑塔格《论摄影》、《关于他人的痛苦》,另外前两天的一本《在土星的标志下》,共三本,因为是译本,估计也如同以往的翻译作品,不会太多看,阅读体验与语言风格息息相关,译本好比人家嚼过的食物,食之无味。
7、本雅明《单行道》,虽与苏珊.桑塔格差了一个多世纪,但由于近期经常被人提起,不看看总觉得不踏实,先来一本看吧。没有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本。

阅读的体验是奇特的,大部分情况下,阅读能带来直接的愉悦感受,这种感受相当个人化,因而也不为他人所了解,而他人的支持和不解却能直接的干涉这种感受。思想的如此相对,我也因此时而在苦恼与愉悦之间徘徊。

星期五, 十月 20, 2006

胡思乱想

人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

或真或假地
许多人都说向往光明
而私下里却
义无反顾地
奔向黑暗
所以说慎独、自省
是真的
不容易啊

--梨花体

应该。。。

应该倾听
少说话
不说教


呵呵,梨花体

星期一, 十月 16, 2006

新语汇


余世存的新语汇有一个“类人孩”,今天又知道了两个:“正搞”和“官家主义”。


“正搞”很明显是相对于目前的“恶搞”一词,而自身又有其内涵,恐怕在中国,这个词的意义更为丰富,而“官家主义”,我想有可能以前就出现了,只是我不知道。


以下这一段注意一下:


胡乔木临终前希望把某些诗文归于自己个人名下,他在官场混了一辈子,居然忘了官家比在官家混的个人要大得多,除非他确实表现了自己要高于大于官家,那些诗文才会在岁月的淘洗中显影出“胡乔木”三个字来。


很感兴趣。




另外,余世存的《非常道》,值得读,这个年代的《世说新语》。

盛筵结束了!
















今年夏天第三极书局开张,中关村图书大厦为了打压,开始了75折销售,随后第三极反击,全场七折,在这期间我是两个书店来回跑,14日从第三极买书付款的时候,我问收款小姐,累积消费大约3200元,按照7折计算,原价折合4571元,加上这期间在图书大厦、万圣以及旧书店和网上书店的花费,对于我来说,这个夏天,真可以说是盛筵了。
第三极的活动原计划到10月20日,但是14日接到短信通知,新闻出版总署出面干涉,15日提前结束,我当时在车上,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盛筵结束了。
这一段时间购书很不少了,以前在万圣买书的时候还经常写书单,现在写不过来,就把最近两天在读的几本书写一下:
1、叔本华随笔三种,一种是光明日报出版社,二种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后二种的前言说五删节,尤为可贵。对原书的随意删节、改编是一种卑鄙的强暴。
2、《外国摄影名作欣赏》,另外有浙江摄影出版社的摄影知识三种。
3、吕思勉《三国史话》,中华书局。(豆瓣没有中华版,无图)

星期日, 十月 15, 2006

关于套书


套书有套书的价值,有时候,如果看到一本书质量不错,如果它又是套书当中的一本,几乎也可以推断这套书的质量,比如中华书局版的“大家写给大家看的历史”,其中的《中国的兵》,是雷海宗先生的成名之作,我慕名而去,又按图索骥,发觉这套丛书当中的另外几本也不错,一并购入。


而前两天买的一本《外国摄影名作欣赏》(2006年海燕出版社一版一印),虽然书名近似于常见的通俗读物,但内容扎实,印刷可靠,价格也不贵,这书属于“少年艺术之旅丛书”,由于是最近出版,可能其它种书并未出齐,此书的图片在网上也没有,但日后买书时应该注意一下,如果另外几种不错,当购入。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18031/

《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13971/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资料,里面有大量历史照片,还有许多爱因斯坦手札复印件。


最打动我的是爱因斯坦关于反对个人崇拜的态度:


“在我看来,个人崇拜总是没有道理的。固然,大自然在她的儿女中间并不是平均分配她的赐物;但是多谢上帝,得到优厚天赋的人是很多的,而我深信,他们多数过的是淡泊的、不引人注目的生活。要在这些人中间挑出几个,加以无止境的赞颂,认为他们的思想和品质具有超人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不公正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


他又说:


“......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作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这样的观念,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还能找到吗?!


星期二, 十月 10, 2006

又是胡思乱想

其一、看书不是为了学习什么,只是丰富自己的思想;

其二、任何物体,从静止的角度来看,假设它是不变的,而如果从不同的侧面看,所得到的印象绝对不一致,你可以从各个角度看,但不能穷尽任何角度。因此人类学会了从观察到归纳,但归纳不能证明真理,于是有实验,可是爱因斯坦说:无数次的正面结论的实验都不能证明一个理论正确,一次就可以证明错误。

其三、鲁迅评论过不同人读红楼能得到不同的感受,想想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难道没有另外的解释吗?比如对于爱书人而言。所以一个理论、一句话、一本书,当从思想变成实在,它也就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始作俑者无法控制它的走向。

其四、何兆武说: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世界和宇宙本来有它自己的面目,而人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人自身局限性的认识所产生的概念。

胡思乱想

其一、看《八十年代访谈录》,我同意阿城的说法,一个人在十二岁以前主要是长身体的。虽然这个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人格形成主要受制于扶养人,一般来说也就是父母,父母的人格又是定型的,也不好变,可能也有些人力能做到的,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基本是个定数,变化很缓慢。

其二、现在即使再买一个数码单反,其实也还是没有多少时间用。

其三、核武器很可怕。现在是“匹夫有责”的时代吗?我想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是觉得应该“肉食者谋之”,因为我们的参与感本身就差,参与感差是因为参与性差造成的,只要不参与,就是类人孩,对孩子来说,这么大的事儿,只能肉食者谋之。

其四、剔除了利益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激动,很多人能做到冷静,所以高三那年看到一小本《河殇》,有一点激动,又马上怀疑,而且是怀疑多,那种以颜色区分文化,以黄土、海洋来界定文明的说法太容易让普通人认知了,这一类的说法,大部分都是扯淡,还有何新,还谈什么地缘政治学,他也配!

星期五, 九月 29, 2006

好书保值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管锥编》《谈艺录》都借来看过,看不懂,十能懂其一就不错,所以其实看不下去,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最多也还是十能懂其一,或者都不到。

但是十几年过去也有些变化,就是有点钱买书了,学生时代太穷了,思想贫乏,钱也贫乏,现在思想还是贫乏,但是有了一点钱。

去各个书店,都找过这两本书,钱钟书的书,除了这两本,其他的买了不少,但是这两本却找不到。

今天去网上找,当当、卓越都缺货,孔夫子旧书网有,中华书局84年版的《谈艺录》,50元,而原价3.25元。

从来没有在旧书网买过书,现在也没打算,但是却知道,如此算来,好书真保值阿,虽然有通货膨胀,但是比起一般的渠道,这三块多钱花得值啊。

我也有几本老版书,上学的时候买的,有一本中华书局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几块钱吧。

想想这可以成为自己肆无忌惮买书以及说服家人同意花钱买书的一个理由了吧

星期二, 九月 26, 2006

孩子的感情

孩子的感情是不加掩饰的。
昨天下班回家,开门之后渊渊高兴,高兴的表示是满地打滚,滚来滚去,这就是他表达欣喜的方式,大人们应该都不会如此直露。
当然,他生气也不会克制。

朱学勤的《访美五题》

文章的连接在这里:http://reading.cersp.com/essay/course/200609/2470_3.html
文章我看到第二篇,有这样一些话:

这不是我们经常诉控诉鬼子进村的语气吗?听到这样的解说词,每一个中国观众都会惊骇莫名,旁顾左右而不能言它。要知道,这座纪念馆不是民间私人举办的,而是佐治亚州政府以公款设立,它的解说词岂不代表着州政府的官方立场?这样明目张胆的叛乱言论,居然存在一百多年,每天要重播几十遍,联邦政府为什么不来取缔呢?
我后来沮丧地发现,如果按照我所习惯的逻辑,联邦政府有权来取缔,美国土地上可取缔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在南方,到处可见南军的纪念雕塑。如果坐“灰狗”(Greyhound)在乡间旅行,随时都可以看到一面飘扬着的南军旗帜,就树立在某一个美丽的农家院落。那面旗帜上斜着交叉两个宽大的蓝杠,蓝杠里点缀着十几颗白星,一颗星代表着当时一个叛乱的南部州。一些旅游胜地的纪念品商店,橱窗里赫然陈列着南军的灰蓝色军装,柜台里出售各种南军留下的小玩意,如南军的刺刀,南军的军用皮带。甚至在大城市的街头,也可以看见一些后现代造型的小汽车后窗上,贴着一百多年前的南军军旗,招摇过世。朋友告诉我,在南部的很多小镇,还流行这样的娱乐:每到盛大节日,小伙子们最爱玩的军事游戏,是穿起爷爷的爷爷留下的军装,在战壕里与化装的北军再次开打。

这一篇主要讲他在南方看到美国人不同于我们的历史思维,我想是这样的,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往往是“政府怎么能让他们这样?”,而我想,在美国,却往往是,“我们本来就是这样,政府怎么能不让我们这样?”。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维习惯,来源于处于不同意识形态背景。这样的区别,也反映了所谓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还是人民是政府的人民,不一样的情况自然又不一样的思维。
好在前两年看了几本林达的书,对这一类美国的事情稍微知道点,因此记下来。

制式化的思维是不同于正常思维的

星期四, 九月 14, 2006

看豆瓣想到的

从豆瓣上看,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人,再去看详细资料,都是80年代的,不少还在上学,真是有点汗颜,我虚长十几年,见识却不如人家。后来却想,这或许是我思想尚未落伍吧,这样想也好。

回头来再看我们那些6、70年代出生的呢?我反正是发现很少,想一想,我们这些人的青春期、成熟期,这个社会都发生了什么?也就明白了,所以,我们这些人,要么已经丧失了思考能力,要么在胡扯。

那些说80后如何如何的人们,虽然我没有看他们的话,但是想一想也知道他们在扯淡。

《上学记》补记

写过关于上学记了,但是那时候还没有看完,现在看完有一段时间,又推荐给老婆看过,今天在豆瓣上看到别人的评论,还是补一点。

先补一段何先生的介绍,同时也涉及他的几本译作,其中两本已经有了,另外几本再慢慢找:

何兆武,1921年生,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中文、外文四系。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学与历史学家》等。

另外有一个独思的简单书评,与我心有戚戚焉,也抄在这里:

2006-09-10 21:31:32   来自: 独思 (北京) 上学记的评论   

《读书》前段时间发过两篇文章,一篇是何兆武先生谈读书,一篇是葛兆光先生为何先生的口述史《上学记》写的序文。很好的文章,于是想看看这本厚重的小书——《上学记》。
   每当看这样的书,我就有一股劲,要一口气看完。十个小时的读和品是匆忙的,但却是充实的。
   在书里,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扎实和坦诚,可以感受到一个大学(西南联大)的自由和学术,可以感受到一群先贤的真实和生活。这是历史,因为它述说的是过去;这是预言,因为它启迪的是将来。
   何先生用一生的经历来讲述了“幸福”——“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的”。
   “名字漂在水上”地做人,其实一切就在于你能否摆脱羁绊,去看穿。       书里提到了很多过往的名人学者,在那过去年代的剪影和他们的故事。读起来饶有趣味,那才是真正的活人。
   其中提到了另一位历史学家何炳棣。有两段小文——
   “联大时何炳棣是助教,在历史系的图书馆里做事,不过给我的印象,他对学生总是盛气凌人。我们去借书,他总是说:‘这个书不能借。’‘那个书不能借,大家都要用。’老让我们碰钉子”。
   “那时候学生不像现在这样都想着要出国,个别的也有,比如何炳棣,从小就一心一意想着怎么出国,现在也成名了”。
      何先生对于何先生的评价不高呀。记得去年广西师大出版社有本书,是此何先生的《读史阅世六十年》,我也看过。看书名就知道两个何先生走的人生道路是不同的了,兆武先生随性地恬淡,炳棣先生计划地耕耘。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何兆武先生的口述史不可避免有些随性,但是我想就算他老人家亲自来写作,也会是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和。但是何炳棣先生就不同了,在他的书里,国家和政治是空缺的,从章节的设定来看,就有一种非写一部传世之作不可的味道。
   很显然,我个人是倾向何兆武先生的,但是何炳棣先生的处世不能说不好,只是不同罢了。读罢两书,可以看出两位老人心中,西南联大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在西南联大的岁月是人生中一段至关重要的岁月。可以说他们从相同的起点走向了不同的终点,都很辉煌。    不妨比照地看,对学习,对人生,会有启发。
      闭了眼,好像何先生的声音在脑中回荡,那忆往昔的老者温和的讲述——
   “每个周末,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去北平图书馆借书,一借就是五本,这就是一星期的精神食粮,下周再去。那时候的路已经比较好走了,一路上都是柏油马路,只有快到图书馆的一段路是沙路,自行车胎碾压在沙上的声音至今想来都是那么悦耳……”
   很轻的回忆,很清的文字,那是多么惬意的读书生活呀——那动人心的沙沙声。

我想补充一点的就是,其实何先生对何炳棣先生的评价不能说高不高,只是据实而言,由此反映出一个高明的学者的另外一面。

星期五, 九月 08, 2006

一周没有写

书却买了不少,中关村图书大厦全场75折
第三极书局全场7折
钱花了不少,但值阿,《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的十册精装本,七折下来,300元,过瘾!

这么放肆的原因还有一个,工作落听了,花点钱也心安理得。

要买书还得多赚钱阿

星期五, 九月 01, 2006

丘成桐和北大

北大太丢人了,弄了两个所谓教授反驳,但是文不对题,一个劲揭人家阴私(如果那也叫阴私的话)。

丘成桐说的是一码事,他们如果不同意,可以就事论事反驳阿,他们这种做法完全是五六七十年代的做法,无耻,所以可以看出北大现在恶心到了什么程度,连丢人都不怕了。

他们的话在这里,有人记录下来了:http://paowang.com/cgi-bin/forum/viewpost.cgi?which=paowang&id=629294

星期四, 八月 31, 2006

看过了而后悔的书

买书人经常有买了、看了而又后悔不该买不必看的书,有的是当时就知道,有的是随着岁月推移,自己的思想发生变化,因之既否定了以往所购之书,也否定了以往的思想的情况。
不只是读书人,即大部分人,只要思考,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过去看钱钟书先生说每当看到早年文章,“既惭且汗”,言曰"小时候干的营生",初以为先生自谦之辞,现在觉得钱先生说的是真心话了。否定之否定,人人一也,古今一也。
自己以前买了看了而又悔了的书:
南怀瑾作品系列
此部分书大约购于96年左右,翻出一本《孟子旁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1年第一版,1995年第四次印刷。
那时候我20多岁,初次看到南怀瑾的书,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因此几乎把当时能看到的南怀瑾的书都买了,随后几年,南怀瑾就大大的火爆起来了。
但是看得多了,就觉得这家伙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文章和思想并不扎实。虽然我的学力及思想有限,说不出所以然来,但总觉得有问题,后来也就不看了。加上听说张中行曾经批过南怀瑾,就更觉得这个老头子成问题,这是个人的看法。
昨天去书店,南怀瑾的书还摆在架上,不过他现在不是热炒对象,目下被热炒的是易中天、刘心武等,还有季羡林。

另外,25岁以前买的书,虽然不多,但有至少50%以上是自认为没有多少价值的,其中大部分是当时畅销的。

这可能也就是成长的代价。

版本


版通板,指书籍印版,代指藏书。版本一词初见于《宋史•崔颐正传》“咸平初,诸经版本多舛讹,真宗命择官详正”。后来成为学术名词,抄本、写本也纳入“版本”的范畴。
黄裳先生的文章好看,从他的文章当中经常看到藏书、版本等事。前次购书,因之捡入江苏古籍出版社近年出版,任继愈主编“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中之几种,如下:
《中国书源流》 奚椿年著
《宋本》程有庆 张丽娟著
《清刻本》黄裳著
还有一本《古书版本常谈》,插图增订本,毛春翔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再翻捡书架,几个月前买了一本《图说汉字的历史》,山东画报出版社

通过这几本书,对我一直有疑问的中国书、版本等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又想到所谓汗牛充栋、学富五车之类的话,其实以汗简来说,这汗牛抑或五车的书,并不能算多,估计司马迁当初写成《史记》,也可汗牛而充栋了。
但古人著书不易,得书不易,观之亦不易,将更有益思考,不像如今的书,直如快餐。麦当劳快餐在美国早被目为垃圾食品,这可能是又一次证明:快的一般都不好,慢功出细活。
与古书宝贵的情形相对,如今虽然信息充塞,但这信息之中,却以垃圾为多,垃圾多到什么程度?去书店走走就知道了。

星期三, 八月 30, 2006

购书单

中关村图书大厦这一段时间搞活动,除进口原版书外全场七五折,昨天上豆瓣看到有人说,今天下午就过去了。
在里面呆了大约4小时,人不少,书也很多,新品不少。
买的书主要三类:
1. 中华书局版的“古典诗词名家”系列,十三本;
2.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插图本名著名译”系列,六本;
3. 古籍,明细如下:
《世说新语校笺》(一-四册),杨勇校笺
《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上下二册),王树民校证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著
《洛阳伽蓝记校笺》杨勇校笺
《礼记译解》(上下二册)王文锦译解
以上均中华书局出版
《文赋集释》陆机著 张少康集释
另外,还买了一本孙犁小说的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一本木心的小说《温莎墓园日记》,广西师大出版社。

原价共650元,实付487.50元,优惠162.50元,还是挺值的。

星期一, 八月 28, 2006

网上购书

当当的书,一般可以得到八五折,而我在万圣书园买书,绝大多数是九折。

在网上和书店里买书,各有优点。在书店是可以随便翻,这样,一本书无论从版本、印刷、纸张质量、编辑等各方面都能有第一印象,可以有的放矢,同时也以就自己的目标参较其它各种,有时候就有意外的收获。

在网上买,除了便宜一些外,查找书籍比较方便,而且一般来说现在大一点的网上书店,图书种类也比较全,这是好的地方。而不好的地方也很突出,就是对书籍没有直观感受,买回来后往往容易失望。在此之外,我买当当的书,还发现他的版本纸张等似乎虽同为一个出版社,而质量往往觉得不尽如人意。这一点以前只是疑惑,偶尔也和朋友谈到,今天看豆瓣儿上书友的议论,才知道不止我有这种感觉,摘录如下:

2006-08-24 20:28:03: 小昭 (长春)

  我只想陈述,我当时在当当买了两本书,皆为盗版.
  
  肯定会有这样的事的,不过邮购书实在是没有办法

2006-08-24 21:12:03: MC (深圳)

  总觉得当当的书是翻版的。上次买了本书一看那纸不是一般的薄。后来我去书店看了相同版本的书,纸质明显不一样。

2006-08-24 21:19:03: ducksu (上海)

   发货都是有快有慢的。不过我遇到一次卓越发货很离谱,说有货但需调拨,调拨4-5天,结果15天后跟我说没货。期间打电话去询问居然还挂我电话。还有一 次拿到的书封面封底都很旧,我打电话去问他们是否卖二手书的,他们承诺给我更换,可是没来换,我嫌麻烦也就算了。所以卓越给我的印象很差。

如果真是这样,就要小心了。

另外就是网上书店中折扣多的书,一般很成问题,个人感觉贪便宜大部分情况要吃亏的。

想起黄裳说过:所谓善本书,一般也须有善价,便宜没好货。我觉得以黄裳先生多年淘书购书的经历,这话是可信而可以参考的。

钟叔河



作者不说了。

前几天购入钟叔河二书《念楼学短》、《学其短》。

前一书据说是作为作者后辈学习资料的,而后一书则为前书之继续。

这两本书,都是选择我国文言文章当中作者认为有价值的短文,大部分一篇百十字,在篇后又有作者的理解以及短评,所谓以古人襟怀浇自己之垒块,而敷衍成书。

一方面,所选文章精辟简洁;另方面 作者的评语也精当明快,又多有春秋笔法,借故辟今,与前人笔记相比,又自成一种风格,读者既可以当作文言文的学习途径,又能在原文之外开阔思路,得到作者对当今世象的心得,可谓一石二鸟。

《上学记》

北京三联版,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写

口述者抗战期间就读西南联大,解放后曾任职社科院历史所以及清华大学。

目前似乎开始流行口述历史,我看过唐德刚的一系列,但最近出的,估计大多为跟风之作,在书店里也曾经粗览基本,觉得没有多少价值,故未购。

这本《上学记》小小一册,在书店的时候也曾犹豫,但由于窃心喜爱解放前那几代学人风貌,看这本书中多处提到,最后还是买了。

这两天断断续续看来,虽然是口述历史,多口语,而文字却甚优美,人物描写细腻不流于俗套。最可贵的是作者并不为史而史为事而事,多从人物风采时代变迁中发一己之感慨,发人深省处不可枚举。其中讲何炳棣的事儿,着墨不多却解决了我以前的一个疑问。

这本书真是书有所值,应该可以多次阅读而不厌。

何先生85岁,21年生。这本书名为《上学记》,内容只限于49年而止,据说还有一书名《上班记》,而目前不出,想尽早看到。又想何先生可能想在身后出版,因而想,希望先生能安康长寿,《上班记》就晚一点出也没关系。

注:这本书由于刚出版,封面图片目前在网上还没有,以后再补吧

星期六, 八月 26, 2006

能让人流泪的是不是好文章?


反正我是不喜欢的。我不懂心理学, 不知道这种好恶标准的心理基础,但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不懂感情的人。

以前写过一个纪念母亲的文章,我觉得写出了感情,论坛上有许多人受感动而涕下,但我并不感到鼓励和慰勉,可能也是我这种标准使然。

我想这并不是矫情。

今天偶然看一位豆油的文章,是评论杨绛先生热卖的书《我们仨》,里面说:“我也步了女主编的后尘。有位老前辈评点说,杨绛的这本新书是她最差的一本,或许指的就是这点吧。在时人看来,让人掉眼泪的书似乎品格有问题。

其中,第一句是说作者也流了眼泪,原文在这里。

他这话符合我的想法,这种说法我也第一次看到,所以记下来。

另外我想,这问题一定没有答案的,只能存疑,但如果在读书多一些的人看来,我揣测应该有很多人同意:好文章最好少让人流眼泪,尤其是散文。

有一句关于类似的事的类似的话:大哀无声。出处不详。

关于《我们仨》,我觉得很值得一读,它是杨先生文章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口气看完的,没有流眼泪,但作者的痛楚和作者家庭的温情,我都在心里。

星期五, 八月 25, 2006

再转一个老罗的

我觉得老罗思想的魅力主要在于简洁明白。
------------------------------------------

■从私心讲,我该抛出怎样的问题,才不让你把我列入无数哈戳戳(重庆话)灭脑壳烂记者之流(恩恩,其实我本来也是无数烂记者当中的一个)?真头疼。……

不用头疼,因为我现在接受采访是为了宣传牛博网,所以会比较配合,你问了傻问题我也不会说什么,只是傻问题我就不回答了。

■通常有硬度的东西都是易裂的,你的七寸在哪里?

你不能问蛇 蛇的七寸在哪里,即使是忠厚耿直的胖蛇也不会告诉你的。能制住我的人,都是自己找到七寸的。

34 岁的男人大多数都还没成熟起来,但是表面看起来你是不同的。三十而立,是指确立了自己真正的价值观,那么你现在知道自己要坚守的是什么了吗?

我觉得很多 34 岁的男人都比我成熟多了。说到确立价值观,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确立了,我信奉和坚守的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比如自由、民主、公正、法制等等,没什么新鲜的。

■没有语录、没有段子没有爆笑的罗永浩是什么样的。

很严肃,但是也不太装逼。

■能否讲讲这段时间的事。离开新东方,到某小学应聘未果(有这事?)……详细的讲,当有无数人安静地坐在你面前,他们爱你、视你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元素,你把你的故事说给大家听……然后开牛博……开牛博是为了啥?

没去应聘,除非影响到养活老婆孩子,要不然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虽然我仍然喜欢教书。开牛博是为了 1. 做一件我认为有意义的事, 2. 恶心恶心新浪博客, 3. 揭露新东方的真实嘴脸, 4. 试试看能不能靠这个糊口。

■最近的一次哭泣是在什么时候?

没多久,看电影的时候哭的。

■最近一次感觉到那种很单纯的快乐是在什么时候?

最近一次的性生活,总是很单纯的快乐。

■喜欢现在的生活现在的状态和现在的自己吗?有没有对自己怀疑的时候?

挺喜欢。偶尔会有,但通常事实会证明我怀疑错了。

■想到什么会让你心柔软下来,比如,孩子,老婆?

对,老婆。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孩,善良的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脑子不好但是受到正确的批评的时候不顶嘴的人,美女,一身贱骨头的小狗等等。

■现在,除了牛博,还有什么让你愿意去花很多精力去做的事情?

很多,我那倒霉的动画工作室,拍电影,一切不用违背原则就能赚大钱的事情。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影响他人”吗?

当然不“都”是。

■如果可让你选择,你希望活到哪个年代、你希望自己的身份是什么?皇帝,将军,布道者?

活在一个自由、民主、公正、宽容的年代。希望的身份是默默无闻的亿万富翁。

■你的一天大概会怎么做分配?分配给电影、网络、音乐、书籍、熟人、陌生人、生活琐事的时间比是咋样的?

这段时间电影基本不看了,书也没时间看。整天看博客文章,然后编辑牛博网。看一二百个才推荐十来个,就这样还有人觉得推荐文章有水分。一个人做编辑确实感到时间不够用。

■起来后通常干嘛?和老婆亲吗?有小孩吗?通常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开始有骂人的欲望?

小便。亲。没有。打开电脑的时候。

■忍不住八卦(两眼放光),说说你爱过的人,女孩以及女人……

不说了,不好意思。

■对这个世界,你是否在扮演一个救赎者的角色?

不敢,我也就是基本做到了有所不为,正在朝有所必为的方向努力。

■有没有感觉特别无力的时候?

当然有,不过我的情绪可以调整得很快,又好又快。

■一个胖子的快乐是啥?一个胖子的苦恼是啥?……

我有很多快乐,但是没有胖子的快乐。胖子的苦恼是胖。

■你觉得比你小的孩子,他们最缺的是什么,硬的骨头,还是别的什么?

计 划生育后出生的孩子,好像通常缺乏懂得忍让,懂得分享这样的品质,不过这不怪他们,谁让他们成长的时候没有兄弟姐妹呢?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的上几代人, 猛生乱生比着生孩子,突然有一天说,哎呀,不能再这么生下去了,然后就勒令他们不许有兄弟姐妹。等这些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孤零零地,同时也是被娇惯地长大 了之后,又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么自私?为什么不懂得关心别人?这不太孙子了吗?

■“傻逼愤青”只是一种说法,还是你对自己真正的定义?这世界真的让你如此愤怒?

我 被一些傻逼逼的受不了了,就写文章批评他们的傻逼。我觉得因为大家本来就是观念对立的非同路人,所以互相觉得对方傻逼是很正常也很自然的事情。结果我的读 者中的很多傻逼问我,你凭什么说人家是傻逼?!别人这么说你你会怎么想?!为了让他们知道我怎么想,我就自称傻逼了。至于愤怒,这个世界并不是哪儿都让我 愤怒,只是有些国家让我愤怒。

■电话里你的语气很淡漠,和任何人说话你都如此吗?你的朋友多吗,那些看起来似乎是你朋友的人,是否对你来说只是“熟人”或者“伙伴”而已。

你 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刚好有事,并不是刻意冷淡。当然,我一般对记者的来电都很矜持,显得不是那么极度热情如火。通常我是一个还算友好的人。我的朋友本来不 多,自从认识了王小山这个交际花之后,我的朋友突然多起来了,而且很多都是好朋友。在这里顺便鸣谢自由主义的大交际花王小山。

看了一堆博客

这个还是转过来吧,实在是不得不转不能不转

论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

moogee &nbsp2006-8-20 20:42:11

论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

作者不详

1,安阳师范学院是我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立大学,哈佛大学是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私立大学。两种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安阳师范学院地位必然高于哈佛大学,这是谁也无法抹杀的。

2, 学校的历史决定了安阳师范学院领先于哈佛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皇家学校,经过数千年的风雨,安阳师范学院取得了目前的成就。而哈 佛大学前身是1636年创办的波士顿“剑桥学院”,1780年才改名哈佛大学,与美国的历史一样简短而且可笑,这一点上,哈佛大学永远无法赶上安阳师范学 院。

3,学校的占地规模决定了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分三个校区,主校区黄河大道校区占地1305亩,预留700亩,文 明大道校区是人文管理学院,占地300亩,。中华路校区担负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任务,占地近百亩,总计占地2400亩,而哈佛大学总共占地才500英亩, 小得可怜。

4,学生人数上哈佛大学再次告负。目前,安阳师范学院学生人数已经达到1.6万,而哈佛大学才1.3万,相比安阳师范学院少了3000人。为什么会少了3000人?不正是说明世界人民心目中喜欢安阳师范学院的人多于喜欢哈佛大学的人吗?

5, 研究机构数量的差异决定了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哈佛设有以下学院:文理学院,商学院,设计学院,神学院,政府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牙医 学院,公共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女子学院)和大学扩展部。哈佛商学院,法学院,政府学院。再来看看安阳师范学院的研究机构和系所:汉语言文学系、政治学 与法学系、历史学与社会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音乐学系、美术学系、教育科学系、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物理学系、电气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系、体育科学 系、地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工商管理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人文管理学院、五年制基 础教育中心等23个系(院)、中心,其中人文管理学院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共设52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 专业34个,涵盖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学院设有殷商文化研究所、美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艺术教 育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光电研究所、化学信息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光电变色材料研究所、中国政党与政治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私营企业研究所、董作 宾甲骨学研究中心、工艺美术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逻辑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所、刑事法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20个研究机 构。请问,如果不是实力雄厚,安阳师范学院敢设立这么多研究机构吗?

6,两个学校不同的校训预示了两个学校未来的命运。安阳师范学院的校 训是“勤奋创新、为人师表”,读起来琅琅上口,一种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优越感,而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哈哈,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种同性恋的感觉啊?而且还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综合以上,我可以自豪地说——选择安阳师范学院无怨无悔,因为它 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我们承认哈佛大学在世界上名气大于安阳师范学院,但这是由于美帝国主义的媒体掌握着话语权,有意压制安阳师范学院的结果,我们 相信通过全体校友在网络上的宣传,我们一定可以让世界人民认识并喜欢安阳师范学院。

热炒季羡林


季老的文章本来还挺爱看,我有一本《牛棚杂忆》,98年四月,中央党校出版社第一版。初次看他的文章,觉得还不错。到后来,等他热起来,又买了《留德十年》,或许我偏爱有历史感和文化感的游记,而他这本书正有这个特征,尤其是叙述德国的人情世态,觉得很新鲜,文字也清通厚朴,因此很喜欢,这样,前一阵子就又买了两本,再看,也就觉得不过如此了,没多少新东西出来,或者这也比较符合他作为东方学学者的身份,他并不是文坛中人。

但是今年以来每次去书店,看到满目的季老的选集、文集、全集,就想,现在的出版界真能炒,季老或许真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了,也不管。这和热炒钱钟书、陈寅恪又有所不同,钱、陈根本不喜欢被炒,也被炒了,今年辞世的张中行老,据我知道是愿意被炒的,因为他并不反对钱,而季老呢,难道真的喜欢被人炒焦?

于是又想,出版界真缺乏想象力,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可炒的人多了,为啥就把这几个老头子炒来炒去呢?或许出版界又要喊冤:我们的读者就喜欢这样,奈何?!

《智慧的老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作者:张起钧
作者1916年生于北平,湖北枝江人,现居台湾,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有关老子《道德经》的最有意思也最通畅的理解。

《道德经》一书仅五千言,而两千年流传不绝,对我国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乃至有世界性影响,或可以说明此书的价值及其魅力。

此书或有小小的缺憾就是常遇到错讹脱误之处,这也是上海贝贝特的一个特点,北京贝贝特就要好一些。

星期六, 八月 19, 2006

一次


豆瓣儿里有人推荐,看了一下封面,不错,而且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

应该买来看看

ZT老罗离李敖有多远?

这文章写得好,必须转过来

作者:东北风转西南风 @ 2006-8-18 8:35:26

老罗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李敖是我年轻时候的偶像,我永远感激在我成长的时候,他的书在自由主义方面给我的启蒙。但是他最近十多年的表 现让我感到很恶心,虽然我很不想这么说,我会永远肯定他早年的贡献,也坚决批判他这些年的恶劣表现。猜测老罗所说李敖最近十多年的恶劣表现指的是李敖对中 共的‘示好’和在娱乐节目里的表现吧?前者我更愿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李敖已经年过70,自知时日无多,他也多次表达过这种意思,在他母亲还在世的时候, 他觉得跟死之间还有一道槛儿,如今他母亲已经去世了,他觉得自己也随时可能离去。李敖不是平凡鼠辈,为了在有生之年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同凤凰卫视合作向 祖国发声,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在很多问题上至少给大陆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至于后者也无可厚非,只要手段合法,就象老罗从不掩饰他对金钱的热爱一 样,李敖也是一样,并坚信“有钱可以使你更有力量”,但不得不承认,后者使李敖在台湾被娱乐化和边缘化了。

不做大而化之的比较,还是具体到几个方面吧:

1勇敢 老罗自称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但看老罗剽悍的对象主要也就是他所说的“傻逼”群体,李敖的勇敢是实打实的,他指向的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国民党蒋介石。

2 在相同年龄所取得的成就 老罗72年出生,现年34岁,前期经历也算丰富(倒腾假药电脑配件做传销讲师等),但没干什么对人民有益的事儿,真正做点实事是在到新东方以后老罗语录的 流行,猜测老罗也担心被娱乐化了,他可是一向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不满足于做一个单口相声演员,所以才会在他的博客首页上说明:没有语录没有段子没有爆笑你 才搞笑呢。李敖因生计倒卖过旧电器做过工程想卖过牛肉面,34岁前已掀起中西文化大论战,在文星发表大量文章,书连续被禁。

3对待朋友的态度 李敖从骨子里是不相信朋友的,老罗暂时还信。

4 选择的对手 从选择的对手可以看出自己的斤两。李敖的对手是重量级的,曾是共产党的对手,不过国民党到了台湾感觉有点象现在的流氓软件,如果你不流氓了,也就没有原来 那么牛逼了。从老罗选择的对手看,起点有点低,一个是喜欢用一惊一咋黑体字大标题媒体的记者,一个是老罗所说的‘民办学校’的教师,大概老罗想先感受下 ‘修理’的乐趣吧,顺便也壮壮胆。

5骂人的方式 老罗骂人惯用‘傻逼’一词,并声称只能骂某某做事‘傻逼’,不能骂某某‘傻逼’,老罗对‘傻逼’一词的偏爱近乎宗教般的情感,目之所及,尽是‘傻逼’。李 敖的惯用做法是不但要骂一个人是王八蛋,还要拿出资料来证明他是王八蛋,所用的骂人词汇包括‘王八蛋’‘老贼’‘妖僧’‘丑八怪’等等,不同对象区别对 待。

6毅力 老罗在减肥时表现出一点毅力,但不能坚持经常。李敖能够抵挡得住食物的诱惑,不嗜烟酒,不吃晚餐,一辈子体重没有超过70公斤。老罗在上山做题时的劲头和李敖数月不下楼有得一拼,只是老罗一生大概只有那么一次,李敖几乎把它当作常态了。

没做女人方面的比较,以示对女性的尊重,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更是李敖的强项。

如 果说三表离八荣还有八尺,那么老罗离李敖显然还在一丈开外。努力吧!想起一个笑话,一男子将自己埋在沙土里,过来一女的小便,男子有了反应,小D破土而 出,女子大为惊讶:‘介东西你妈也有野生的?’老罗就是那野生的JJ,大陆这块土地不容易长出来,我们得珍惜,别等老罗不勃了,我们再发出‘人类失去老罗 中国将会怎样’的呐喊,无义了。

星期五, 八月 18, 2006

读绥青的《为书籍的一生》


他说的是一百来年前的俄国,但简直怀疑书里面描述的一切就是目前的写实。

而事实上,我觉得,100年前的情形似乎又胜过了我们当下,我在想,看过这本书的人,有多少人要掩卷太息阿!

绥青的一生,是与书籍、与出版息息相关的一生,但他的努力终于有所报偿,他的事业扩大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有益影响产生作用了,这是他的应该满足的一面。而另一面,由于我没有看到他的传记,不知道俄国变红后他的所思所想和他的处境,但是想来他不会很高兴吧,即使起初兴奋,而这种兴奋能持续多久?了解一点我国知识分子们在大变局之际情况的人应该不难给出答案的。

随即google了一下绥青,第一条是余杰看这本书的感想,但是网页打不开,下面的网页干脆都打不开了,看来google和我天朝道德总局的关系还是有问题。

然后是百度,还好,余杰的那篇文章有,余杰的文章我不喜欢看,但还是把最后一段节录下来:

绥青不断遭遇失败,又不断前进,他在幸福与痛苦的两极备受煎熬。正如台湾作家陈映真所说:“从中外古今的文学史来看,向来没有一个或一派作家,可以借着政 治的权威,毁灭、监禁别个或别一派的作家及他们的作品,而得以肯定或提高自己在文学上的地位;从来没有一种有价值的文学,可以因杀害或监禁了那个文学的作 者,禁止那个文学作品,而铲除他在文学上的价值的。毁灭一个作家、监禁一个作家或用行政命令禁止一本文学作品,都非常容易,但这毁、这监、这禁,为一个民 族所带来的在心灵上和元气上的折伤,却要以长远的时间中民族心灵的荒芜和枯滞,做为不易补偿的代价。”每当统治者们禁毁一本书籍和杀害一名大师的时候,无 异于端着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今天,没有几个沙皇的名字能被后人记住,而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阿赫玛托娃等诗人和作家的名字,却被世界各国 的读者们充满敬意地代代相传。当然,还有在幕后为他们作嫁衣裳的绥青。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欣慰的事实:在与愚昧的斗争中,智慧总是最后的胜利者。


面目可憎阿

我从来写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如果过一段时间回头翻阅自己的文字,但觉面目可憎,有时候简直看得毛发倒竖,我此刻才真正明白“汗颜”这个词的用法。

好在自己的文章一般来说都是自言自语,不至于丢人丢到外边去,也就罢了。但想想还是有问题,总不能出去话也不说吧,但以自己这样的思想,出去说个话不也是丢人吗?

那就尽量话也少说吧,不是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吗。

旧书

买旧书很合算,只要找对了地方。

前几个月去万圣总店的时候,到他楼下一个叫做“豆瓣书店”的地方逛了一下,竟也发现不少好书,比如,中华书局版的《汉书》,基本全新,价只有六折。《三国志选注》,四折。郑天挺选编的《后汉书选》,四折。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版的《古代汉语》四册,原价74元,四折,还有不少,大部分是四折五折,非常划算。

他的网址叫沉香书屋:http://www.802books.com/

网上比较有名的淘旧书的地方是孔夫子旧书网,书很全,而且有很多都是早年的版本,但我现在还没有在上面购过书,也是因为我的读书仍处在启蒙或者扫盲阶段,珍品虽琳琅满目,却又不知何去何从,或许以后会去买吧。

书话和出版社

黄裳的书话十分耐看,他又在文中提到了近现代书话的奠基人唐弢,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查找,有《唐弢书话》 、《晦庵书话》等著作,择日买来一观。
另外知道陈垣有《通鉴胡注表微》一书,也当购入。

今年买书多,对出版社的特点也有些微的了解,书架上,古籍当中,一般是首推中华书局版的图书。
其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质量上乘,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德刚作品集》以及一套四本的“影响过一代人的书”系列,无论内容和装帧,都令人不忍释手。
另外一个以前没有接触,但最近印象深刻的出版社是山东画报出版社,书架上有《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等几本,书的质量也是秀外慧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由于历史原因,出版质量在目前的诸多出版社中,仍可称上乘,总之,买人民社的书,基本不用担心。
还有几个出版社,比如三联、上海三联、作家、商务等等,也大抵可以信赖。
此外,目前的许多其它出版社的图书,在购买的时候就要小心,有时候看选题、外表似乎还不错,而一旦买回家中仔细翻阅,却连呼上当,那时候就晚了,尤其是古籍和外文译本,如果通过不负责任的出版社,简直害人不浅。

星期二, 八月 15, 2006

农村和城市


以往回农村,最多住三五天,从二十多岁到现在,有十几年没有真正在农村生活过了。

农村里最明显的是安静,其次是社会舆论的强大。

由于大家都认识,圈子又很小,所以所谓的隐私权在农村是基本谈不上。 这一点,在城市里居住习惯了以后多少会不适应。

家里的院子由于修建得早,因此占地大,几乎有两亩。北面一排外砌石头的窑洞有五间,东面是后来修的砖瓦房。西南是厕所。然后就是围墙了。

我和渊渊住在窑洞里,因为凉快。头天晚上一觉醒来,抬头看去,窗帘拉得不太严,穿过院子里的树丛和庄稼,清楚的看到对面的南山,不禁想到陶渊明的句子:悠然见南山。

窑洞外的阳台,从我的记忆中,已经改造过三次,最近的一次是几年前,由原来的水泥地改成耐火砖,还加了女儿墙。

阳台下面是院子,在夏天,院子里除了几株果树,其余的空地全部种上了庄稼、蔬菜,有玉米、扁豆、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韭菜、小葱。扁豆和黄瓜是夏天的主要蔬菜,每顿做饭前,去院子里摘两把扁豆,洗洗,放在粥里,或者做面条、烩菜,虽不是名贵的菜,但新鲜,因此吃起来也有味道。玉米不是作为粮食,其实也是蔬菜,我们走的几天,玉米已经灌浆,能煮来吃了。

院子里掩映在树丛和庄稼当中的有三条砖铺的甬道,每天下午,太阳落到山后,渊渊如果兴致好,能跑上十几圈。

有这么多树和蔬菜庄稼,蚊子少不了,天一黑下来,一种细小的蚊子就往身上叮,叮得包又大又痒,但是屋子里没有。一个原因是屋子里温度低,另外加了纱窗,蚊子进不来。

让时间去跑

世界上最愚蠢的话,莫过于“和时间赛跑”这句。与个体的人相比,时间本来无头无尾,即使与人类的历史相比,时间的有头有尾也略近于无头无尾,作为个体的人或者总体的人类,与时间的比赛如何个跑法?因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面曰:让时间去跑吧!

星期一, 八月 14, 2006

带孩子回老家



从93年毕业到现在,13年了,第一次在家乡过了半个夏天。

家乡的夏天很凉快,也很安静。

孩子才两岁,但是在乡村里生活很适应,没有生病,体重还增加了,每天跑得多,所以也结实了。